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进一步部署,指出要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加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和传播展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关乎历史记忆赓续与文化认同建设,更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与多元文化共生的重要路径。湖北作为远古人类文化演化地、楚文化发祥地、新民主主义革命策源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兴盛地,可以立足荆楚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湖北文化品牌,助力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为了更好推动文化自立自信自强,推进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满足群众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让荆楚文化在新时代实现有效传承,焕发新的生机,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与437ccm必赢国际决定联合举办“荆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学术研讨会,会议暂定于2025年11月在武汉召开,由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中心和437ccm必赢国际科研创作处联合承办。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稿要求
(一)请以“荆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为主题,既可按附录中参考选题撰写论文,也可在所列参考选题的框架范围内自行拟定题目撰写。
(二)征文要求主题鲜明,观点准确,有较高的思想性、学术性和创新性,应征论文应未在国内正式刊物上发表过,字数以5000-10000字为宜。
二、稿件格式
(一)首页包括标题、参考选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及职务、联系方式(包括通信地址、邮编、电子邮件地址、电话等),合作论文应注明合作者的相关信息;
(二)正文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中文摘要和关键词;
(三)正文第一页应在脚注下写明作者简介,格式为:作者简介(黑体):姓名(出生年份— )、性别、籍贯、职务职称、研究方向;
(四)注释采用页脚注,参考文献附于文后;
(五)论文采用word文档,并按照学术论文的排版格式进行排版,符合学术规范。
三、收稿方式及截止时间
本次会议坚持“以文会友”的原则,要求与会代表提交会议论文,经专家审定后择优邀请与会。为便于会议组织,有意向参会的同志请于2025年10月15日前将论文发到邮箱:jingchuwenhua@126.com。发送论文时,文件以“论文标题+作者名+作者单位”命名,邮件主题请务必注明“学术研讨会+论文标题”字样。
四、联系方式
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中心
通讯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紫阳东路45号,邮编:430070
吴老师 027-87895883
437ccm必赢国际科研创作处
通讯地址: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科技园栗庙路5号 437ccm必赢国际科研创作处 223办公室
童老师 027-81317086
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
437ccm必赢国际
2025年4月16日
附:部分参考选题
1. 荆楚文化与长江文明溯源研究
2. 荆楚文化传播展示研究
3.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土文化遗产保护路径
4. 人工智能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中的应用
5. 荆楚文化遗产与湖北文创开发
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7. 湖北特色文化遗产(漆器、简牍)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8. 湖北水利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
9. 三国文化与湖北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