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科技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脑机接口技术突破生理边界、元宇宙重构虚实维度、人工智能重塑认知范式,这些颠覆性创新正为艺术创作注入前所未有的可能性。阳春三月,创新学院以“科技与艺术的跨学科对话”为主题,特邀学界权威与行业先锋联袂呈现系列学术盛宴,引领师生共同叩开未来创作生态的大门。在这场思想碰撞中,我们既见证着技术赋能的创作革命,更孕育着人文关怀与科技理性的深度融合。
○“知新讲堂”第二十四讲
李远清《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应用及产业化》
3月6日晚,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琶洲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远清教授受邀作来到创新学院,带来了一场主题为“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应用及产业化”的精彩讲座。昙华林校区师生参加。
在讲座开场致辞中,创新学院院长詹蕤教授介绍了李远清教授在脑机接口领域的研究成果,指出该技术将重塑艺术创作的范式。随后,创新学院专任教师郑娟老师强调,期待学生能把握这一跨学科机遇,探索脑机接口在艺术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李远清教授从脑机接口原理及应用概述、基于脑机接口的控制、基于脑机接口的检测、基于脑机接口的干预/康复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脑机接口这项新兴技术的发展成果与实践领域。 在分享过程中,李教授以脑机 AI 鼠标为例,介绍了脑机接口技术具备产业化的可行性以及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他还指出,脑机接口技术若与艺术设计相融合,有潜力打造出 “爆款产品”。
○“知新讲堂”第二十五讲
夏燕靖《元宇宙:“知识方程”构筑起通向人工智能的设计世界》
3月13日下午,艺术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夏燕靖教授受邀来到创新学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带来“元宇宙:‘知识方程’构筑起通向人工智能的设计世界”专题讲座。昙华林校区师生参加。
夏燕靖教授在本次讲座深入探讨了元宇宙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以及如何通过“知识方程”构建起虚实结合的设计世界,为创新学子们打开了全新的设计视野与创新理论。夏教授从“知识方程”的概念出发,阐述了如何在元宇宙中打造虚幻的真实性。并指出,元宇宙的核心在于将虚拟模块逐步实体化,创造出多属性实体之间的关系认知。通过梳理多属性甚至完全不同的属性,即使是同一个实体,也能在不同应用场景中体现出客观世界中事物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知新讲堂”第二十六讲
刘子韬《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个性化学习》
3月20日晚,创新学院邀请暨南大学广东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子韬教授做客“知新讲堂”,带来一场主题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个性化学习”的精彩讲座,昙华林校区师生参与。
刘子韬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其团队研发的 “九章答疑” APP。这款学习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改掉抄作业的陋习,转而引导学生思考过程,同时兼顾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堪称学习与心理的双重助手。刘教授希望,通过使用新兴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可以解决当下不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痛点问题,利用数字技术,不断探索当代教育形式的新机遇。
○“知新讲堂”第二十七讲
段颖《元宇宙与音乐的对话——以韩国音乐剧为例》
3月27日晚,艺术学博士、武汉音乐学院演艺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段颖受邀来到创新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元宇宙与音乐的对话——以韩国音乐剧为例”的精彩讲座。昙华林校区师生参加。
段颖教授首先介绍了元宇宙产业蓬勃的发展态势,从meta眼镜、Deepseek的横空出世、政策与产业协同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元宇宙海内外的应用生态,又通过k-pop等娱乐领域的战略实战案例,分析了元宇宙技术深厚的发展潜力与其面临的挑战。段教授提到,元宇宙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间不仅革新了表演艺术的传统形式,也丰富了表演内容,并鼓励在场学生积极运用元宇宙技术,投身于舞台表演、展览艺术等的创新发展。
结语
近期“知新讲堂”系列学术活动以跨学科视野系统解构前沿科技范式,通过多维度的学术对话,不仅拓展了师生的认知疆界,更重塑了艺术创作的思维矩阵。创新学院将持续构建具有学术前瞻性的交流平台,深化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新,为培育新时代复合型创意人才提供持续动能。
(责任编辑:王源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