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周峰带领设计学科建设负责人、研究生处(学科建设办公室)、各培养单位负责人,深入相关培养单位对2025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作品进行遴选汇看。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审阅模型和设计展板等,全面视检设计学科毕业设计作品的学术深度、实践价值与展陈效果,并对后续毕业展览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工业设计学院根据学校总体工作要求,聚焦“创新驱动·设计赋能”,以作品的学术价值、社会意义及展陈成效为标尺,对本单位文旅融合类、高端装备类、社会服务类、大健康类及智慧出行类五大领域的19组设计作品做筛选汇报。学院长期紧扣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需求,以真题真做,企业出题,高校作答,助推设计落地,形成特有的设计类人才培养教育驱动模式。专家组对本届毕业设计作品给予认可,同时针对优化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需对作品模型系统化打磨,通过梳理各组作品在功能-结构-形态各维度的逻辑,构建有深度的展陈效果,最终实现作品价值的诠释。
工业设计学院毕业作品遴选汇看现场
时尚艺术学院紧扣“数字赋能设计艺术”,本次遴选汇看集中展示了研究生在传统与现代融合、技术创新与文化传承中的实践成果与研究亮点:通过整合政策、文献及实地调研,构建专题文化数据库。通过三维建模与色彩优化技术,实现传统戏衣的精准数字化呈现。以传统服饰为基底,融入现代服装设计理念,开发出兼具功能性与美学价值的虚拟穿戴方案。专家组结合实物展示、作品汇报进行现场作品筛选工作,并强调设计学科展览应主题统筹、视觉整合,时尚艺术学院负责人应做好设计学科毕业展览展陈方案的统筹工作。
时尚艺术学院毕业作品遴选汇看现场
环境艺术设计学院聚焦“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文化传播、美育浸润”四大方向。本次遴选汇看覆盖38名研究生,涉及32组设计作品,其中遴选推荐作品13组,学院展出作品19组。专家组对学院展陈的创新性与实践性给予肯定,并建议继续优化细节表达,通过策展文案、导览说明等传递作品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严格执行毕业作品遴选审核流程,围绕视觉传达、科技图像研究与摄影艺术三大研究领域,筛选推荐共计30组毕业设计作品;专家组围绕动态视觉系统设计、技术风险评估、品牌合作设计商业价值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同时在汇看现场完成二次作品优化筛选工作。
手工艺术学院带领汇看专家组进入开放性工作坊进行现场作品遴选,本届毕业作品主要围绕传统陶艺语言的当代性表达、陶瓷色彩体系的创新性探索以及手工艺跨界实验展开。研究生们都在各自领域展开深度研究探索,专家组详细观摩各组陶瓷作品、综合材料手作等,并与师生现场交流创作理念与实践经验。
手工艺术学院毕业作品遴选汇看现场
创新学院以“系统-交叉-应答”为主题,集中呈现了本届研究生在艺术与科技融合领域的探索。作品涵盖艺术视角下的城市焕新;聚焦可持续议题,民居应对气候危机、立体农场优化社区代谢循环等设计探索。专家组在汇看中强调,创新学院作为设计学科新生培养单位应在在学科交叉领域探索出独特发展路径,设计作品要深刻体现跨学科整合性、创新性与实验性,以助力设计艺术教育在服务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价值。
创新设计学院毕业作品遴选汇看现场
本届设计学科毕业设计作品涵盖可持续材料实验、AI技术赋能设计等多样性表达。周峰校长强调要系统性规划研究生毕业作品展陈方案,确保展览兼具学术深度与公众吸引力。一是要强化主题性,展览需遵循“多元统一”的叙事逻辑,体现学科前沿性、创新性,避免作品散点化;二是要突出视觉性,强化展览品牌标识,可结合展品媒介特性(平面、装置、数字等)设计差异化的展陈形式;三是增加交互性,合理统筹交互装置或AR/VR技术,增强观众参与感。
本次设计学科研究生毕业遴选汇看不仅是一场学术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一次设计思维的未来预演。下一步,设计学科各培养单位将围绕跨学科创新为轴心,以服务社会为切入点,探寻未来设计实践的各种可能性。
(责任编辑:王源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