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丰富党员教育形式,提升党员党性修养,4月27日至29日,影视动画学院党委精心组织开展了“长江流域生态文化调研行”党员实践教育活动。
本次活动由学院党政领导及党员教师带队,将理论学习与实地调研深度融合。来自不同专业的党员师生一行18人深入湖北石首地区,在小河口镇探寻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在程集古镇领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天鹅洲麋鹿保护区考察长江生态保护的丰硕成果,在桃花岭镇感悟红色文化的传承力量,让党性教育走出书本、走出课堂,在生动鲜活的实践场景中激发党员师生的情感共鸣。
渔村转型路,绘就生态与民生的和谐画卷
27日,师生们来到小河口渔村,这里是长江禁渔政策下乡村振兴转型的生动缩影。长江禁渔后,渔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水上捕鱼人”转型为“龙虾养殖能手”。教师党支部书记贺诚带领同学们深入养殖基地,用镜头记录渔民们在转型过程中的辛勤付出与丰硕成果。波光粼粼的养殖塘、满载而归的龙虾捕捞船,见证着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的和谐共生。动画专业学生陈婉莹在养殖塘边感叹,“小河口村民们把渔网用作菜地、养禽的围栏,让我看到了他们在积极适应与转变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生活方式,如今的‘虾—蛙—稻’种养模式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让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在小河口村,同学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村民绘制全家福,一笔一画间,勾勒出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拉近了党员与群众的距离。在这片转型发展的热土上,师生们深刻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感悟到乡村振兴战略背后的人民情怀与生态智慧,这正是一堂最鲜活的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的实践教育课。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孟昭勇感慨,“在小河口镇,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人民幸福、生态美丽的新时代画卷,我们艺术生可以通过画笔将这每一个幸福瞬间记录下来,也更应该将他们的故事在新时代讲述出来,我们青年党员应该努力学习,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古镇到湿地,看见历史与生态的双重脉动
28日,师生们走进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的程集古镇,它是江汉平原保存最为完好的古镇之一。数字媒体教研室主任王静伟化身“红色讲解员”,讲述学校红色历史与经典艺术作品《七七的号角》《最后一根钢梁》背后的故事。青砖黛瓦间,历史的厚重与红色的传承交织,必赢国际独特的红色基因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师生们的心灵。动画专业周鑫成深受触动,“走进程集古镇,通过老师的讲述让我明白了必赢国际传承的红色基因,看到同学们在工作室为长江图景主题创作努力,我深受鼓舞。我们想用作品展现长江文化,这不仅是创作,更是责任。”
下午,天鹅洲麋鹿自然保护区成为另一个实践课堂。在麋鹿博物馆,师生们跟随工作人员的讲解,从麋鹿灭绝和复兴的传奇经历深入了解了中国从积贫积弱到民族复兴、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时代历程。影视动画学院院长袁小山带领师生参观保护区湿地,感受到举国之力禁渔进行生态修复与保护带来的喜人成绩:江豚的种群数量有所回升;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长江流域的水质得到了显著提升。他指出,我们要从生态、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去认知长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踏上湿地栈桥,党员教师王雯指导学生观察麋鹿体态细节,讲授动画创作技巧。看着麋鹿在自然环境中悠然栖息,大家深刻认识到生态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研究生尹乐甜表示,“作为一名党员,我深感使命在肩。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麋鹿,理解长江生态保护的重大意义。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带动更多青年投身生态保护事业,用我们的行动守护这片美丽的家园,让‘江豚逐浪、鹿鸣呦呦’的和谐画卷永远绘就于长江之上!”
竹韵映红心,感悟匠心与坚守的精神力量
29日抵达桃花山镇后,师生们探访了手工艺人肖克勤的工作室。肖老师热情地向学生们介绍微雕工艺,他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件特别的作品——刻有入党誓词的竹雕。只见那竹雕上的字迹工整有力,每一笔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情感。肖老师抚摸着竹雕,眼神坚定地说,“党就是我心中的明灯,我要用竹雕把对党的拥护与热爱刻下来,传承下去。”这份纯粹而坚定的信仰,让在场的师生们无不动容,心中涌起阵阵敬意。
走出工作室,师生们漫步在小镇街头,真切感受到当地文旅产业的蓬勃生机。半山腰处错落有致的树屋民宿格外引人注目,这些造型独特的树屋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完美融合,充满文艺气息的村咖里,游客们悠闲地品尝着咖啡。文旅产业的发展让桃花山镇焕发出全新的活力,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气息。吴红洁用相机记录下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当地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让这座古镇焕发出新的活力,半山腰的树屋民宿和村咖都是桃花山镇迅速发展的见证者,镇上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气息。”
午后,师生们来到了承载着厚重革命历史的红军树革命基地。石首作为革命老区,红军树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桃花山镇政府熊书记早已在此等候,她望着红军树,缓缓讲述起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当年,无数先烈们怀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心中的信仰无畏牺牲……”师生们静静聆听,心中满是对先烈的崇敬与感激,深刻体会到如今的和平与发展来之不易。在烈士纪念碑前,党员们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表达了党员们对党忠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决心。辅导员刘世刘世琳有感而发,“我们触摸着红军树的斑驳纹理,仿佛能感知到历史温度,今天的行程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我们要把红色精神融入日常,让信仰的种子在每一颗年轻的心里生根发芽,真正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师生们深刻领略到伟大时代的历史性变革,真正深入理解到长江大保护的重大意义,切身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为渔村带来的转型活力与发展机遇,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价值与精神力量,切实体会到传统手工艺中蕴含的匠人匠心与坚定信仰。活动将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让师生们在实地调研与创作中,不仅锤炼了专业技能,更在与基层群众的交流互动中厚植了为民情怀,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影视动画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梓表示,“让画笔与镜头成为连接课堂与大地的新桥梁,这是艺术教育最生动的打开方式。我们要在行走中感悟初心,在创作中锤炼党性,让艺术创作与红色基因同频共振,让专业实践与信仰淬炼深度交融。”
影视动画学院将进一步拓展党员实践教育形式,让党性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温度,引导师生党员以更坚定的理想信念、更饱满的创作热情,积极投身到文化传承创新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伟大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与专业智慧。
(责任编辑:王源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