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初临,万物并秀。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少年儿童在节气韵律中感知自然之美与劳动智慧,实验艺术学院“义贞”志愿服务队于5月9日走进武昌区棋盘街小学,开展“二十四节气——立夏”主题美育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艺术创作、民俗体验与自然探索相结合的形式,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传统文化盛宴。
学生志愿者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图片和趣味故事,向孩子们介绍了立夏节气的由来、民俗文化与自然物候特征。从“斗蛋”“称人”的习俗到“蝼蝈鸣、蚯蚓出”的物候现象,志愿者们通过互动问答、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课堂上,孩子们踊跃发言,分享自己对夏天的想象与期待,现场气氛热烈。
讲解结束后,孩子们伏案执笔,在普通白纸上描绘心中的立夏。稚拙的线条在纸面游走,有的勾勒出圆润的荷叶与含苞的荷花,有的涂抹出池塘里嬉戏的小蝌蚪,还有的用深浅不一的绿色层层晕染,叠成初夏独有的葱茏。一位小朋友可爱的说道:"荷叶像是给小鱼在夏天打的伞。" 这些简单的绘画,悄然为孩子们打开感知自然的窗棂。通过观察节气特征、提炼自然元素的过程,他们学会在平凡处发现诗意——荷尖上的蜻蜓、涟漪中的倒影,都成为理解季节更迭的生动注脚。
夕阳斜照进教室,画纸上的荷花在光影中轻轻摇曳。孩子们用最朴素的工具描绘立夏,不仅是在记录季节的模样,更是在丈量自己与天地万物的距离。一支画笔、一颗童心,勾勒的不只是荷叶田田的盛夏图景,更是对自然规律的懵懂触摸。当传统文化的清泉浸润童真视野,看到的不仅是纸上的绿意葱茏,更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悄然抽枝。
(责任编辑:肖庆莹)